联系我们

联系人:钟老师

联系电话:027-87190325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校友风采

校友风采 | 董范:问鼎珠峰、超越自我的“攀登者”

发布时间:2023-11-14 09:09 (阅读)


董范:问鼎珠峰、超越自我的“攀登者



2001年校首届“三育人标兵”

2002年《野外生存体验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意义研究》获湖北省教学成果“一等奖”

2008年《户外运动》获国家精品课程

2010年《大学体育——特色项目》获湖北省精品课程

2012年获国家体育荣誉奖章

2013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

2013年《坚持特色教育、培养拔尖人才——创建登山户外运动教育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》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

《登山运动》《野外生存》

《户外运动学》《户外运动风险管理》等

12部户外运动系列教材主编



董范,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系本科1983届校友,原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体育学院院长,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学院院长,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


不可磨灭:“4+40历练”


  “在体院,我的目标就是刻苦训练,熟练掌握技术技能,做一个优秀的体育工作者。”这是董范在武体时的入学目标,更是现如今作为体育教育者的工作理念。回顾大学四年的训练时光,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那时学校的办学条件还很艰苦,田径场还是煤渣跑道,我们都开玩笑地说在田径场训练是‘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’,尤其是遇到刮风,一场训练下来,整个田径场都尘土飞扬,每个人也灰头土脸的。”尽管如此,武体学子的训练热情也从未因为外界的因素所磨灭,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坚毅的目光。“母校‘公勇诚毅,学思辨行’的校训精神对我的学习、工作都产生了深刻影响。这八个字是我的人生准则也是我努力想要达到的层次。”对于董范而言,身为体育教育者,不仅要成为一夫当关、万夫莫开的“运动员”,还要成为掌控全局、临危不乱的“教练员”。于是,短暂而充实的武体生活,给董范带来了从教时严谨治学的教学态度以及灵活开放的教学方法,也开启了他40余年的教学生涯......

问鼎珠峰:“7+2历程”

2012年5月19日8时16分,董范带队成功登顶珠峰,成为第一位登顶珠峰的湖北武汉人,也是中国第一位登顶珠峰的大学教授。登顶的瞬间令人激动,但登顶前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生命与自然之间深刻的对话,每一步都是人类精神光辉的印迹,每一步都是年轻队员们对高度、对意义的无止境的渴望和追求。

与此同时,董范率领的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成为了世界上首个独立组队完成“7+2”登山科考项目的大学登山队。所谓“7+2”,是指攀登七大洲最高峰,并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点的探险活动,这9个点代表的是地球上各个坐标系的极点,代表极限探险的最高境界。


难吗?难!能成功吗?能!

从2012年到2016年,历时4年零7个月,董范带领他的登山队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......克服天气恶劣与严寒等诸多困难,以巨大的勇气和挑战精神,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洲成功徒步抵达南极点。

“7+2”历程的背后是一路艰辛、一度怀疑、一再坚持,最终挑战极限、成功登顶。作为团队的总指挥,董范身上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,“万事开头难,‘7+2’登山科考计划从无到有,从0到1,前期准备工作异常困难。而珠穆朗玛峰是我们‘7+2’计划攀登的首座高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,更是难上加难。”期间,董范四上北京,三下西藏,最终争取到由在校师生独立组队攀登珠峰的机会。这是中国体育登山运动从0到1的新纪录,同时,董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责任与挑战。“登山队员都是在校师生,我不仅要为他们的安全负责,还有对他们的父母负责,同时还肩负着科考任务。”重任在肩的董范,面对巨大的压力没有畏缩更没有放弃,想要挑战极限的勇气与动力反而更加充沛。

最终,“7+2”登山科考活动历时1765天,徒步720余公里, 2次遭遇雪崩,2次迷路,3次遭遇暴风雪,4次遭遇零下三十五度及以下低温,5次险遇冰裂缝,6次出现冻伤,8次“巧遇”大风,获取了全球三大卫星导航系统的20天的静态数据观测和32天的动态数据采集,采集了各地雪样共50瓶、各类水样共30升、岩石标本40公斤,获得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,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,发表重要期刊论文10篇......

挑战一个个极限,完成一个个不可能。是什么力量在支撑?又是什么精神在鼓舞?

“1960年老一辈的登山者在物资极度匮乏、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以强烈的国家荣誉感、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登顶珠峰,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,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,逐步形成了‘不畏艰险、顽强拼搏、团结协作、勇攀高峰’的登山精神。也让登山人格外有担当,都有为了集体荣誉而甘为人梯的担当精神;此次徒步南北极点虽然条件恶劣还肩负着“7+2”的科考任务,但攀登精神在时刻激励着我们,我们也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攀登精神。”这是一代又一代登山人的传承,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使命与担当。




寄语后辈:“历史+未来”

“你为什么要登山呢?”著名登山家马诺里曾说过“因为山就在那里!”对此,董范也有着自己的答案:“登山是一个不断攀登、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,登山不是征服自然的高峰,而是挑战自己身体、心理的高峰,在攀登的过程中,人与自然的亲密互动,我认为是‘向山而行,对话心灵’,在登山中认识自己、突破自己乃至超越自己;其次登山提升了人的境界,提升人对生命的理解以及对自然的敬畏,我们不是征服山峰,而是高山接纳了我们。登山是冰天雪地里的孤独运动,是勇敢者的游戏,是人类向着更高、更快、更强方向发展的进取精神的体现,更是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积极向上的表现。”

学生作为登山运动的新鲜血液,要在登山过程中学习与成长,但建立在两个前提下:一是安全,登山不盲目、不冲动、懂取舍;二是苦练本领,登山是一项艰苦的运动,恶劣的环境,艰苦的条件以及如约而至的高原反应,唯有坚持不懈的训练和学习,才能领略险峰之上的无限风光。尤其是体育专业的学生,更要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,要有一项拿得出手的专业技能,要刻苦训练并长期“扎根”下去,拥有立身之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,要在掌握“一专”的基础上发展“多能”。

国内外知名体育学府,令无数莘莘学子和体育健儿心向往之,武汉体育学院已过七十周年华诞,正朝着另一个七十年迈进,希望广大师生们能牢记“公勇诚毅,学思辨行”的校训精神,不断超越自我。山高人为峰,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不断超越、勇攀高峰,不仅要攀登自然的高峰,更要敢于勇攀学术高峰、生活高峰!


微信二维码

关注微信公众号